星期六, 一月 01, 2011

转载:Delloyd - 郑老板的经商之道

转载自中国报财经天地http://www.chinapress.com.my/topic/business%20weekly04/

经商不外乎创新变通 郑文记小本创出大事业
18 April 2010

经济好转、政府措施均鼓励汽车领域发展,原件商生意应声叫好,上市公司立罗(DELLOYD,6505,主要板工业)前景在业务多元化策略加持下,稳定上扬。经商之道不外乎创新变通,立罗公司董事经理拿督郑文记认为,做什么行业都好,以赚取自己薪水为目标,自会有出路。

郑文记认为,创业要趁年轻,以赚取个人薪水为目标前进,是迈向成功的一大动力。公司发展至今日规模,曾经历过高潮迭起,郑文记做生意的诀窍之一,就是以赚取自己的薪水为目标而前进。惟郑文记亦非一创业就成功,他也曾面临被伙伴卷保费而逃、引进热水器产品受人嘲笑等经验。

尽管如此,他说:“所幸起步得早,人脉和经验累积得多,即使现在想回流卖热水器,
还是能够拿到货源。 ”郑文记最想要表达的是,创业要趁资本和风险都尚小时大胆尝试,才会有更多站起来的本钱。

以赚取薪水为目标
“资本和费用较少时,就应该以较为大胆的方式尝试经营,并且设立明确方向,作为前
进的目标。 ” 他认为,趁年轻、薪水不高时创业较容易,扣除基本资金后以赚取自己薪水为目标,将刺激提高本身薪水的意志。郑文记做生意的另一项诀窍就是,与其等顾客上门,还不如自己上门找顾客。“当然这需视生意本质和种类而定,但若能出门找客,盈利增长速度将大大增加。 ”

对经商之道侃侃而谈的郑文记,从小因受父亲影响,对做生意和油棕业产生兴趣。郑爸爸经营小本生意,并有小片油棕园,尽管养育家中多口绰绰有余,但兄弟姐妹众多,不可能个个都掌管生意。 “家中有4男3女,如果全家大小都在父亲店里工作,将分薄小本生意盈利,可行性不高。” 于是,郑文记毅然决定离开温暖的家庭庇护,外出寻找其他出路,趁年轻以小资本创业,至今日成为上市公司董事经理。

风暴后 学会分散投资
立罗旗下三大主要业务得以稳健发展,有赖于公司在1998年金融风暴后,分散投资的
重要决定。郑文记指出,当年公司上市不久,业务以普腾控股旗下汽车零件和配件为主,在购车率受金融风暴冲击时,生意大受挫。立罗在经历危机后,以多元化业务分散投资,稳固业务成长和前景。

“金融风暴大大打击消费市场,购车率也减少许多,直接影响零件和配件市场,公司
业务受影响。 ” 郑文记指出,那次经验后,管理层便决定分散投资,增加售后以及海外业务,加强公司根基。
随后,公司亦将业务衍生至巴士制造和种植领域,业务已渐上轨道,惟为了更专注公
司各项发展,短期内没有新的业务开发计划。郑文记指出,接下来会将重点放在拓展现有业务,暂不会有新计划。

汽车业上看种植业崛起
汽车领域上看、种植业务崛起,立罗有信心主要客户策略联盟不影响业务,本财年有望向过去5年的20%盈利增长水平看齐﹗目前,立罗主要客户普腾控股(PROTON,5304,主要板消费),曾多次透露欲与全球原件装配商合作,加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汽车原件业务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已拓展至泰国和印尼两地。受询及是否担忧公司业务受影响,郑文记表示,原件商要获得认证,并非一时三刻可行。 “认证过程可耗时3年甚至5年,须将工厂生产的配件送往审核、检测,受官方承认后方正式成为合格原件商。”

之前盛传与普腾合作的福士伟根,也是立罗客户之一,郑文记认为任何进展,都将推动汽车领域,应该也是好事一桩。随着整体经济上看,大马汽车公会亦预测汽车销量将在未来3年内,平均每年以3%增幅成长,销量为指标的零件商,有望同步成长。 “目前,公司本地主要车厂合作,尤其主要客户普腾和第二国产车市占率已成长至65%,一并带动公司业务表现。”

印尼生产巴士潜能大
在重新规划管理方针和施行新策略后,立罗的巴士制造及汽车分销业务已成功转亏为
盈,接下来希望进一步强化此业务。郑文记指出,收购印尼公司后拥有现成的生产执照,前年测试性为当地政府制造的13辆巴士已全部在路上川行。 “单是耶加达,基本需求量为200至300辆巴士,目前数量明显不足,市场潜能极大。”

再者,公司制造的巴士已获好评,应该会趁胜追击,进一步打开旅游巴士或厂巴等不同需求的市场。立罗为本地受承认的汽车原件商,为本地最畅销的5大汽车厂牌生产汽车零件和配件。 “今年首季已录得盈利,未来希望继续发展,成为旗下另一项重要业务。”郑文记也放眼,透过东协自由贸易协议(AFTA),将在印尼制造的巴士,在本地市场出售。尽管看似一帆风顺,公司进军印尼初期亦受中国业者挑战,惟中国业者盲目生产巴士,相比下可用性不高。 “公司明白适者生存的道理,在生产巴士时,以当地的路面情况作为考量,制造符合要求的巴士,很快脱颖而出。 ”他认为,这项业务未来前景可期,将继续专注发展,冀很快能为公司业绩作出显著贡献。

细心播种耕耘 才有成果
1999年进军种植业、2006年将种植地拓展至印尼,郑文记强调,进入任何行业都需经过努力耕耘才有成果。 “由于小时候曾经在爸爸的油棕园帮忙,对这个领域有认识,但在进入任何行业前,每颗种子都需要重新研究。”

公司在印尼增设棕油提炼厂,未来将进一步增加此业务赚幅。他指出,本地油棕种植受土地减少限制,才将种植地拓展至印尼,目前后者土地面积是前者的10倍。 “一旦物色到合适土地,公司将继续拓展种植地。” 该公司亦以3800万令吉在当地设原棕油提炼厂,估计将在2010年5月投入运作,届时能直接出售赚幅较明显原棕油,提高收入。 目前,立罗种植地以油棕树鲜果串(FFB)居多,并将油棕树鲜果转卖其他公司作为提炼用途。从汽车原件生产业务跨足至种植业,两项业务各司其职,公司放眼未来业务比重能够慢慢达致平衡。郑文记指出,与原件业务相比,种植领域目前占总营业额约15%,盈利却占总数约62%,短短几年内已成公司盈利的主要增长动力。

获福特合约下 财年投产
汽车原件生产为立罗主要业务,刚获颁福特在泰国的制造合约,新生产线将在下财年正式投入大量生产。这项公司的核心业务,在本地主要为普腾和第二国产车生产零件,为其他在本地设厂的流行车款供应零件,包括丰田、本田、日产等。郑文记说,此业务并已涉足海外,同时为泰国通用汽车和印尼PT丰田汽车厂牌生产原装配件,并刚获得福特汽车在泰国的配件合约。

巴士制造将成为公司未来重点发展的项目之一,冀接下来透过东协贸易协议,将巴士销售回本地。 “这是公司的核心业务,估计占总营业额逾77%,是收入增长主要动力;本地和海外贡献比重为80%和20%。” 尽管需求上扬,大致上公司生产线仍游刃有余,泰国将增生产线、印尼方面则会设新厂。 “印尼新厂预计将耗资300万美元(约968万令吉)建设。”

郑文记指出,零件业务不仅是按要求生产,必要时也得衡量市场需求,自行设计后向厂商建议更换设计。 “公司每年会固定拨出100万令吉作为模型和设计经费,必要时才挪动资金。” 他强调,这也是公司能在茫茫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主因,不停研发创新、开发具品质的新产品,准时交货,赢取顾客信赖。

更正:Delloyd印尼的种植地段

翻看了数篇旧报导、分析报告后,糊涂发现我早前的Delloyd种植数据有“极大的偏差”,因此必须开贴更正早前错误的数据。

Delloyd印尼已种植地段为11,157公顷,只有约52%的成熟地段。
若加上大马的1,449成熟地段,它油棕数总成熟面积只有7,267公顷而已;修正后的2009年每公顷产量为14.35MT/Hectare。

注:今年上半年因为气候因素导致产能减少,相信下半年的产量会有所增加,所以糊涂乐观看待它第四季的种植业盈利表现。

附加一些2009年报获得的数据:
Delloyd 印尼种植业预期的盈利贡献,取自Delloyd 2009年报第72页。
这两年较高的Capex则是用来建60ton/hour的炼油厂,投资了约RM38mil的资金,今年5月份开始投产。相信明年开始的FCF能够达到RM40mil或以上(相等于每股44分) -〉因此RM4.50的目标价绝对不过份。

星期五, 十二月 31, 2010

检讨2010年投资成绩单

糊涂2010年投资组合再次的打败综指,今年的投资成绩单是续2006年后最好的1年,归功于上半年孤注一掷的豪赌CSC Steel为投资组合带来了约40%的回酬率,下半年投机PBA、Analabs、Ptaras、白马、Kfima、TDM、Metrok、DRBHCOM、JTIASA与Eksons等都成功的让我赚点零用钱。今年的回酬率虽然比去年进步了,不过糊涂却还是一样的犯下了不少的错误如:
  • CSC套利后因对后市感到悲观,就把约60%的资金放在银行里吃微薄的利息直到8-9月间才提取20%资金投入市场中,平白的错过了资本增值的大好时机。步入2011年,目前的资金:股市的比例维持在40:60左右。(牛市第2期就信心不足?必须好好调整自己的EQ才行!)
  • 绝大部分投机股项的票都在赚取20-30%的盈利后就套利,总是把最“肥美的那块肉”给接手的市场先生。(我该学曹前辈的止损不止赚绝活才行!)
  • 为了保本,下半年把大部分的资金都锁在潜能不高却非常安全的CCK算不上是好的交易。(其实我已把约40%资放在银行中,可算是做好了风险管理;理应把“勇字挂心头”大胆进行投机才对。嗯,既然2011年Q1、Q2种植业看好,我决定再把部分CCK套利换取种植股)。
  • QL的价格走势估计失误,糊涂单凭数据就断定QL股价在发红股后不会大幅增长是错误的;因此,我与投资论坛朋友的“打赌”是糊涂输了。(世事无绝对,股票波动不是糊涂能够掌握的)
  • 无论是熊市、牛市,市场一定还有一些被低估的股项。或许它不在糊涂的雷达之内,但我不该放弃寻找好的投资目标。例子:5月时Delloyd的价格是RM2.70左右,它的汽车零件业务在2009年经济不景时能够获得增长已是值得我去探讨,但我却因恐惧而选择把资金放在安全的港口,否决了投资其它优质股的机会。(代价是付出多20%的价格买入Delloyd)。
希望我在2011年不会再重复这些错误,并能够打破我投资生涯里 - 2年赚1年亏的魔咒;明年的投资回酬率目标就设在26%好了。

星期二, 十二月 28, 2010

Delloyd VS TDM

CompanyTDMDelloyd
Landbank47,897 15,871
Planted Area(Hectares)32,897 15,871
Mature Area32,897 11,157
FFB Production530,494 104,271
Yield(MT/Tonne)16.13 9.35
Ordinary Share218,881 90,151
Mature Area/Share0.150 0.124
Share Price3.10 3.44
$$$(k) per Mature Area/Share0.47 0.43

一些简单的2009年数据比较后,以下是糊涂的一些看法:
  • TDM的油棕数步入衰退期或全盛期(2009年产量比2008年少10%)?,Delloyd于2009年初才完成翻种与整顿油棕园丘。
  • TDM与Delloyd都另有其它稳定业务,Delloyd的汽车零件业务为集团贡献60-70%盈利而TDM的医院业务只贡献少于15%的盈利。它们的其它业务都在增长着,前景一片大好
  • TDM手握大笔现金,Delloyd还差1年才能够回到净现金水平。
  • TDM将开始翻种15k公顷印尼地段,Delloyd则是收成的时候。
  • TDM有30%的派息政策,Delloyd开始增加股息(不过应该会少过TDM)。
  • TDM ESOS将会增加股票流通量,Delloyd股票回购却能够支撑股价。
  • 两家公司的股价相差不远,业务、数据也是各有千秋,它们明年的EPS都有机会突破50分,因此该怎么选还是留给大家自己去决定吧!
注:我今天以RM3.40的价格买入32张Delloyd,所以我的看法可能会有主观成分,大家还是自己多做功课才是上策。

汽车零件商 - Delloyd

我投机Delloyd的主要考量:
  • 51% owned PT Asian Auto International (PT AAI) in Indonesia. PT AAI is involved in the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of 18 meter high-floored articulated compressed natural gas (CNG) buses under the “KOMODO” brand for the bus rapid transit system in Jakarta.,Delloyd expects to deliver 25 buses by November 2010 and is likely to secure a tender for new orders of 48 and 50 buses for FY11 and FY12 respectively
  • 40% owned Brose Delloyd Automotive Co. Ltd will begin operations in May 2011, it will be supplying market window regulators and door systems for vehicles.
  • Vehicle distribution group has downsized the number of outlets from 17 to 4 over the years to contain losses while seeking innovative ways to improve yield per outlet. It has been able to breakeven since 1Q’10 , The Group began distributing China commercial vans in early 2010 and now the Group is the distributor for foreign makes such as Suzuki, Hyundai and Jin Bei brands besides acting as distributor for Malaysian national car, Proton.
  • CPO mill with the initial processing capacity of 60 MT FFB/hour, the commissioning of the mill is expected to commence by the 2Q’2010. Going forward, we expect to earn higher revenue and gain better margins from selling CPO.
  • FFB output increased and further fueled by the high CPO prices.
  • Share Buyback – ctd bought back 2,353,500 or 2.53% (recent share bought back at RM3.19-3.39range in Dec’10.
  • Expected 10 sen dividend payout for FY10

星期三, 十二月 22, 2010

Metrok的投机功课

糊涂一直都有留意着Metrok这几年的发展,基于它2008年开始广充地库与进军油棕种植业务需要庞大现金支出,偶就断定它过去两年的成绩单不会好看,间接的也就没把它当成投机的对象。可是,我并没有放弃追踪它的业务进展,并期望自己能够在它业务开始好转之前买入它,一起分享管理层这2、3年来的努力。先看看以下的数据:

购买地皮 = 约RM144mil
July 2009买入113.4acre位于Semenyih的永久地皮(~RM34mil)
Mar2009买入168.18acrea位于Beranang的永久地皮(~RM32mil)
May2008买入273.39acrea位于Kajang的永久地皮(~RM78mil)

过去3年的种植业开销 =  RM130.571mil
Biological assets + Land cost = 106.571mil + 24mil

过去3年所投入地库+种植业的资金为=274.57mil,而Metrok Q4'10季报中银行贷款总额为233.196mil。若加上它手头上约RM89mil现金的话,这些数据看起来都相当合理,那糊涂在等些什么呢?何时才是“收割”的好时候呢?

糊涂个人的愚见是:
1. 买入的地段开始发展的时候,或有许多新发展计划出炉的时候
2. 种植业开始收成的时候
3. 市场对它的业绩开始失去兴趣的时候(糊涂在2008年时预期它会有1、2年每况愈下的成绩单)

可惜,市场似乎对它每况愈下的成绩单没有多大的反应,其股价曾一度冲破RM1.50的关口,使我第3个买入点失去了意义。因此,偶就必需重新看看第1、2点,数据如下:
有了这数据后,什么时候出手投机它的把握就大大的提升了。
假设以上的project都能够热卖(胡乱猜测:MRT连接kajang<->Sungai buluh 带动买盘),那产业发展接下来3年的盈利估计:
营业额   :79+83+94+103+(185*0.45) = RM442mil
毛利15%:442*0.15 = RM66.3mil
税后盈利 = 66.3*0.75 = RM50mil
除于3年,年度盈利=RM16.6mil或每股7分左右
=〉若其它部门如产业发展、畜牧业税后每股盈利=5分
它全年盈利最少能够来到12分。

因此只要能够掌握它种植业的收割期+油棕价格走势的资料;要投机它,会否较为容易些呢?
注:糊涂只是分享我的投机考量与模式,并不建议大家投机Metrok。

星期二, 十二月 21, 2010

Jtiasa季報

Jtiasa今天公布了第2季的季报,正如糊涂所料般,它的种植业的盈利大幅增长,再加上树桐价格因供应吃紧而稳健上扬,它上半年的税后每股盈利已来到了19.6分。糊涂相信它下半年的业绩将会受惠于油棕价格上扬,它2011财政年的每股盈利有机会突破45分的关口。

除此之外,这是Jtiasa进军种植业后,债款数额不增反减的第一个季度;虽然我们无法推断公司此后能够维持正数的现金流,但糊涂认这不失为1个好的开始。

若种植油棕3年有收成的话,Jtiasa油棕成熟地段将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会有爆炸性的成长,糊涂的估计如下:
2011年 - 24,525公顷
2012年 - 34,531公顷
2013年 - 43,558公顷
2014年 - 50,424公顷

2015、16年的成熟地段将取决于这两年的种植进度,2016年尾理应就能够达到62,267公顷的地段都步入收割期,而Jtiasa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隆股中的1只中型种植股;以目前约12亿令吉左右的市值计算,它的价格并不算贵。若熊市来临,而Jtiasa又随着市场调整的话,它就绝对值得我们买入“珍藏”了。

星期一, 十二月 20, 2010

愈买愈小量,愈卖愈麻木?

最近,我对投机股市获利越来越没有把握,即使找到了个不错的投机目标,我也只是小量买入,去年孤注一掷的豪气似乎早已消失无踪了。即使油棕价格上扬至RM3600以上的高价位,偶还是无法鼓起勇气大量的买入种植股;或许这是也一种心理障碍,过去10年投机经验的“2年赚、1年亏”魔咒或多或少都一直影响着我的投资决策。

我看好CCK产品的需求将会随着经济复苏而增长,长期持有它将会有不错的收益。然而,我心中对这“2年赚、1年亏”的魔咒深深的感到不安,因此我把约50%的CCK套了利;同时也把早前设为非卖品的股票如Paramon、Aji给卖了。偶可真的是愈卖愈麻木了,原来当心理感到不安的时候,什么投资信念、策略、法则都已不管用了。我是给恐惧打败了吗?

星期四, 十二月 09, 2010

CCK年报

糊涂一向都有收年报的习惯,若收到电子/CD版本年报的话,偶1般上都会要求公司多寄1本印刷版的年报。虽然糊涂不喜欢处理琐碎的事务,但为了得到公司年报偶会一反常态的填写表格+并驾车去邮政局寄信。一般上,偶会在1星期后就会收到回函与精美的印刷版年报;唯独这次,CCK的年报竟然姗姗来迟,偶11月24日写信索取年报,直至今日才能获取印刷版的年报(看来东马的邮寄、快递服务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我喜欢看印刷版年报的主要原因是能够轻易的比较过去两年的数据,举个例子:研究产业股时就比较过去两年的产业列表(list of property),这样就能够了解公司地库的变动与推敲将来的获利能力;想研究股东变动就拿30大股东的持股变动来做比较,非常的方便。糊涂个人认为若少了过去的数据或资料来比对的话,看年报的乐趣可就减少了许多,分析公司业务就愈加困难了。

CCK年报只有90页,我只需45分钟的时间就把它读完了(包括资产表的附注),它今年年报可比去年详细多了,尤其segmentation reporting这一块,今年更增添了Geographical information的报告,让糊涂可以一窥它海外业务表现。海外市场中,唯有印尼与日本的营业额贡献是超越RM5mil,其它市场的贡献微不足道(或许随着欧盟批准海鲜入口后,来自英国的营业额将会大幅增长)。它在印尼的营业额比去年减少了约500k,看来CCK想要打入印尼市场并非如糊涂想象中那么简单(早前购入90%的PT adilmart似乎并没有为公司带来多大的助益,希望CCK增设新的销售商店能够为它扳回一城)。还好,日本的销售增长还是相当让人鼓舞的,希望今年的营业额能够像去年这样大幅增长就好(糊涂猜想出口业务应该是以海鲜产品为主)。

Indonesia印尼
2010年营业额 RM8,278,773
2009年营业额 RM8,792,904 

Japan日本
2010年营业额 RM7,844,806
2009年营业额 RM4,549,539


附: CCK集团总裁张仕国 鱼档里走出的“传奇小贩”

  15岁独自经营一家小鱼档,27岁将生意做到国外,55岁成为上市集团总裁,从同行口中的“小贩之父”成长为享誉东南亚的“冷冻大王”,这就是马来西亚CCK集团总裁张仕国的传奇创业经历。CCK集团如今已是马来西亚最大的海产养殖及冷冻加工企业。

  他说

  任何投资都是讲求胜算的,赌场上的赢面只有40%,做生意的赢面却高达75%,所以我做生意会更好——张仕国

  张仕国的创业之旅是从菜市场里一家小鱼档开始的。那是1957年,张仕国的父亲因为工作繁忙,就把家中的鱼档生意彻底交给儿子打理,并给了他3.4马币作为流动资金。15岁的张仕国就此当上了小老板。

  从经营鱼档起家,张仕国的生意越做越大,后来竟发展成为集海产养殖、冷冻产品及多元化食品加工、建筑业、建材制造、运输和造船业为一体的跨国企业——CCK集团(中央冷藏控股)。张仕国用堪称传奇的创业经历印证了他常说的一句话:小贩也可以做大生意,可以成为“大小贩”。

  童叟无欺的鱼档小老板

  张仕国1942年出生在马来西亚诗巫,祖籍福建省闽清县,在家里9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由于家境并不富裕,张仕国刚升入初中就被迫辍学,在父亲的鱼档里做帮手,每天从批发商手中买了鱼运到菜市场摆摊贩卖,还替父母分担家务,照顾弟妹。

  1957年,张仕国父亲由于还有工作忙不过来,就决定把鱼档彻底交给张仕国打理。临走前,他留给儿子3.4马币,并叮嘱他用心经营。年仅15岁就当上小老板,张仕国心里既高兴又紧张,他担心自己经验不足把生意做砸了,但是初出茅庐的奋斗欲望支撑着他全力以赴。得益于父亲之前积累下的良好口碑和信誉,张仕国的鱼档生意经营红火,他独自经营的头一个月就赚了1000多元马币。对于一个摆摊的鱼贩来说,这几乎是一笔巨款。

  张仕国懂得薄利多销之道,并且保证他的鱼货新鲜,价格童叟无欺,还很贴心地为顾客提供上门送货服务。于是,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开始涉足海产捕捞、鱼虾养殖与批发,很快就开起了连锁店铺,生意从诗巫扩展到砂拉越和邻近的新加坡。此时的张仕国,已不满足于在菜市场做一个鱼贩,他打算开展冷冻业务。

  为此,张仕国专程前往日本学习先进的冷藏保鲜技术。碰巧当时日本福冈的一家海产公司日中海产正有意在印尼和马来西亚寻找合作伙伴,张仕国听到消息后主动与对方接洽商谈,双方一拍即合,达成合作意向。至今,日中海产一直都与张仕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从日本回国后,张仕国立刻动手以最快的速度在3个月内建起了一间厂房,并成立公司,从日中海产引进保鲜冷冻海产品,以及分级加工、装盒、造型、速冻、包装、装箱、冷藏等一系列先进作业流程。产品很快投产并走向国际市场,而且是亚洲第一家向澳大利亚出口熟虾产品的企业,他的公司还获得了澳大利亚买方颁发的品质优异金牌荣誉奖。

  张仕国在27岁那年进一步扩大生意版图,创办了砂拉越冷藏公司,并于1972年升级经营理念,分别在马来西亚注册了砂拉越冷藏有限公司、古晋冷藏有限公司,以及美里冷藏有限公司。一个日后叱咤东南亚及欧美的冷冻王国初具规模。

  从菜市场走出的上市集团

  张仕国的水产食品加工业务从诗巫发展到整个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印尼,并最终拓展至欧美市场。为保证产品质量,他的公司在每个市场都设有连锁专卖店,配备有小型冷库房和零售专卖货柜,绝对保证鱼货新鲜度。张仕国的目标是在全球开设最少100间连锁店。

  由砂拉越公司出品的有国际认证的优质“海虹”牌海产品,还大量销售至日本、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和中国,这不仅改写了大马砂拉越州的海产业历史,更为解决当地就业、增加税收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最令张仕国自豪的是,有一次,他赶往美国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竟在一个很偏远的小镇上看到自己公司的冷冻产品摆在市场上销售,那一刻,张仕国心里满满都是成就感和自豪。

  在海产业取得领先地位后,张仕国将眼光投向了更为多元的商业领域。为迎合国际市场需求,他的古晋公司负责大力开展家禽养殖业,以先进技术完成幼鸡的孵化、饲养、宰杀以及深加工,将“一站式”经营做到无可挑剔。这项业务一开始并不顺利,由于人力不足,公司流水线每天只能孵化300只鸡,张仕国不得已四处寻找农户合作。

  他问农户,假使你们养3000鸡,可以赚多少钱?对方回答:一只赚1元,可以赚3000元。张仕国就说:“你每只赚0.5元,我让你养3万只,这样你可以赚1.5万元,好不好?”他的提议令农户讶异,连连摇头说本钱不足,张仕国就承诺对方,只要对方有足够的地方养鸡,他负责提供幼鸡和饲料,并定下收购价钱。农户一听,这样的买卖没有任何风险,于是就同意与张仕国合作。就这样,公司很快走出了流水线生产能力不足的困境,更凭借砂拉越州唯一的出口许可资质将家禽养殖业拓展至印尼。

  除了家禽养殖,古晋公司还出产虎虾、淡水鱼、中华鳖等各类市场需求量大的水产品,其中几种产品还获得德国Maturland有机认证机构的有机认证,并成为日本市场的特级食品。1997年,张仕国将旗下的古晋冷藏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央冷藏控股(CCK),在马来西亚成功上市,上市后的业绩每年都以两位数增长。

  此外,张仕国也涉足房地产业。他乘金融危机经济不景气的时机大举买进低价地皮,等经济复苏后用这些地皮发展房地产,赚得不菲利润。目前,CCK集团已在马来西亚各地拥有多个品牌地产项目,如沙巴亚庇的City Mall购物中心,柔佛的海景豪华公寓,以及保佛的高级住宅。

  进军中国大力发展造船业

  在多元化纵深发展的过程中,张仕国还瞄准了造船业,控股马来西亚历史悠久的南昌造船厂有限公司,并通过多次注资增股握有最大股权。

  刚入股时,南昌造船厂的业务发展情况并不乐观,张仕国经过深思熟虑后对企业进行大刀阔斧的业务改组,并决定投资中国内地市场潜力极大的造船业,第一站选择了祖籍福建。2006年,张仕国正式与福建东南造船厂签下1.7亿美元的造船订单合同,在当时创下了福建省造船业50年来的单笔订单额纪录。2008年,张仕国的南昌造船厂与福建冠海造船工业有限公司合作,成功建造了配备有世界领先技术及设备的SK101海洋油台工程船,在福建造船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1年,张仕国主导南昌集团通过反向收购新加坡上市中资企业鹰牌控股借壳上市,在新加坡正式挂牌。获得资本市场助力后,南昌集团业务发展迅猛,在造船业务和品牌建设上取得累累硕果。2006年至今,南昌造船厂与福建船舶工业集团已累计签订了上百艘高科技、多功能海洋工程船的制造合同,如今大部分都已成功交付使用。此外,南昌造船还于2007年首开先河,成功投产了马来西亚第一艘搭载高科技动力定位系统的钻油台岸外支援船,其先进技术备受业界瞩目。

  除不断打造高科技船只外,南昌造船还在近年来尝试与海外造船公司合作,改良并租赁先进的工作船给有需要的油田公司进行海上探油。通过与国际接轨的合作,南昌造船获得了更丰富、更前沿的行业资讯,并参与更深层次的全球化竞争。目前,南昌造船与福建联手制造的海工船已航行在马来西亚以及中东、印度、巴西、墨西哥、越南、泰国、中国、印尼、非洲、澳大利亚、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域上。张仕国希望,在不久的将来,世界上有海水的地方,都可以看到他的船只。

星期六, 十二月 04, 2010

虚拟投资组合之前篇1

大马股市已回到了1500点的高峰,在此时设立一个虚拟投资组合并保持盈利的挑战性是满高的。在未入场前,糊涂必须搞清楚目前的趋势,外围因素,大马经济展望+企业的体质与成长等等。

因此,糊涂就看了马股过去5年的走势图(大家可以点击看yahoo的图表,这是网络世界独有得免费资源,不用可有多浪费啊!)。有了图表后,糊涂就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分析工作,如比较2007与2010年的牛市,成交量,股市周期等之类能够从yahoo图表看到的资讯。如下图:
糊涂可以做出一些表面上的结论:
1. 2006-2009大马市场周期=3年,小牛的寿命有两年,大熊的寿命1年(注:每一格为3个月)
2. 上一次牛市出现了2次的沸点,成交量高达40亿股。
3. 大马股市从2008年9月开始,小牛的寿命已有21个月,暂时还没有看到衰竭的迹象。
4. 2010年似乎没有出现沸点,难道少了外资就成不了事?
5. 目前的指数已处于5年来的高点,正所谓高处不胜寒,糊涂还是小心为上,免得冻死了也没人知。

偶的虚拟组合资金为马币100k,目前的组合=100%现金。(废话:都还没开始买股票)